發布時間:2020-09-21
“因為用上新技術,4畝多大棚辣椒多收2000多元。今天你一定要嘗嘗我做的‘虎皮青椒’!”8月初,麻城市宋埠鎮大路河村菜農項能茂,見到麻城市蔬菜技術推廣站站長馮義,二話不說,直往家里拉。
對大多數種植戶來說,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6月入梅以來,農業災情不斷,宋埠鎮 “三減三增”主推技術示范區的蔬菜卻長勢不錯。市蔬菜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介紹, “三減三增”主推技術示范基地,通過高品質栽培管理蔬菜,病蟲害明顯減輕?!皟H大棚辣椒一個品種,每畝平均可減工6個,增產300多斤,增收200余元。并且,上市時間提早10多天,行情好,罷園適時?!?
今年,該市計劃在10萬畝蔬菜基地推廣“三減三增”主推技術,實現化肥減量10%、農藥減量10%,蔬菜平均增產3%,畝平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我們合作社也是蔬菜肥藥減量、增效技術的受益主體?!彼尾烘傱无r大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裕利樂得合不攏嘴。合作社200余畝茄子、豇豆、黃瓜、大白菜、辣椒等,在疫情汛情影響下,仍盈利70萬元,畝平增收213元。
技術人員表示,蔬菜“三減三增”健康栽培新技術,要把握“品種、有機肥、防蟲”幾個關鍵。
提早栽培、因地制宜優選適合本市氣候的良種。大棚應用防蟲網、尾菜處理、秸稈還田及循環利用等技術;底肥增施功能有機肥,結合間作、輪作消減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克服蔬菜連作障礙。借助高溫悶棚技術,采取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模式,實施大田高品質栽培。
化肥減量,根據不同蔬菜營養特性、需肥規律和不同區域肥力狀況,全面取樣測土,采用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機械化深耕模式,合理精準施用大中量元素肥料、有機無機肥料、緩施肥料,將功能性微生物和多種微量元素溶入肥水中,以滴灌方式灌水、施肥、施藥。農藥要減量控害,采用輪作、間套種,土壤深翻、曝曬和伴生等,播前曬種消毒、防凍防熱防日灼,多用防蟲網、粘蟲板、殺蟲燈,推廣生物農藥使用。
新聞信息來源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