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行業是一個傳統且競爭激烈的行業,并逐步呈現分化格局面對國內農資大環境,企業需要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練好自己的基本功。 在嚴峻的大環境下,地易豐人始終堅持精心打造產品,精準農技服務。田間示范實驗,組織會務會銷是每一個地易豐人的工作常態,每一個地易豐人都是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堅定的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人!地易豐人是千萬農資人中普通的一份子,地易豐人卻一直堅持修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服務”三大法寶! 地易豐人不僅知道:市場有動靜,終端有聲音、成建制開發、有組織化運作我們更懂其背后的邏輯體系及商業本意,更專注于服務客戶和用戶。地易豐人希望把優秀的品質一代代傳下去,幫助每一位農資人。 ● 猶如一顆種子,泥土醞釀后定會發芽! ● 地易豐人相信種子里有強烈的信仰! ● 地易豐人也相信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 ● 也終會有屬于它的一片收成!
山東地易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生物質蛋白酶解技術為核心競爭力,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公司采用自然酶解和生物酶解兩項技術。保證了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水溶肥料等產品的穩定性及效果。是一家專注于生物質蛋白酶解技術現代化企業。 為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成為綠色循環生態農業的企業典范。 公司在修土壤、提升土壤有機質、高效灌溉農業農業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 并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增施有機質行動方案,緊跟時代步伐開辟了一條奮斗且有義的道路,并為此堅持奮斗! 正逐步成長為一家擁有現代化管理、完善的市場運營思路的大型優秀企業,得到了省市額導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 地易豐將始終堅持“以地為生,以豐為本”的企業宗旨,以建設現代高效的農業為己任,懷著科學、嚴謹、負責的態度,以科學的管理手段,雄厚的技術力量, 精細的農化服務,竭誠為人類創造綠色健康的生態農業。
一、我們共同的使命是 :致力于土壤健康,服務于中國農業。 二、愛崗敬業:以企業作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基石,通過不斷的學習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三、踏實進取:始終保持科學務實和積極進取的工作精神,加強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四、勇于負責:盡最大的努力追求工作業績,勇于承擔重任,對工作盡心負責。 五、樂于奉獻:時刻以客戶利益為重,在工作上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以貢獻自身力量為快樂和自豪。六、文明誠信:言談舉止文明大方,塑造良好個人及企業形象,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誠信為本。七、顧全大局:時刻以大局為重,發現問題或存在意見及時處理。 八、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夢想,只要努力-定可以實現。
“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農業節本增效和保護生態環境”“化肥減量不減產能、減量不減收益”,河南省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培訓暨現場觀摩會在新鄉市召開。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南省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河南省化肥年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肥料利用率和技術覆蓋率持續提升,助力糧食豐產豐收和生態環境改善。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河南省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4多的小麥、1/10的糧食,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近3年連續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每年還外調600億斤原糧及制成品??梢哉f,肥料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資料顯示,化肥對于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在55%以上,化肥既能提高糧食產量,還能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化肥過量、不合理施用,給耕地質量、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化肥減量增效勢在必行。 近年來,河南省持續推進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全省化肥年使用量自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2019年,全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68億畝次,畝均減少不合理施肥1.05公斤,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了39.4%,較2017年提升了2.39個百分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了87.2%,較2017年提升了5.2個百分點,有力促進了糧食豐產豐收,有效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化肥減量增效是在作物提質、增產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施肥技術措施,減少化肥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最終實現農業節本增效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實現化肥減量不減產能、減量不減收益?!焙幽鲜⊥寥婪柿险鞠嚓P負責人表示。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河南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以建設生態文明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為切入點,強化“產學研推”一體化融合發展,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集成創新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提升耕地質量水平,加快形成農業綠色發展方式,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石,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安全。 同時,河南省將立足各地實際情況,按照“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的要求,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和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措施,集成創新推廣作物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逐步將過量、不合理施肥的現象改正過來。 下一步河南省將深入推進配方肥推廣應用,深入推進農企合作,深入推進機制創新,深入推進新產品新機具推廣應用,深入推進集成新技術推廣應用,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區域、分品種,以玉米、蔬菜、蘋果三大作物為主,兼顧當地優勢作物,做好減肥增效試驗示范,組裝集成一批農機農藝融合、水肥融合、種肥同播、化肥深施與緩控釋肥一次性施用等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就能看到高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展區。菜籽油、牦牛酸奶、牛肉干、酥油、糌粑、有機蔬菜……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安全、優質、營養食品的需求日趨強烈。對于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而言,綠色、有機、健康便是最大的競爭力。青稞、藜麥這些千百年來生長在高原大地上的特色植物正在變身為享譽世界的綠色營養產品。 近年來,藜麥因被貼上“減肥”“健康”等標簽,成為風靡全球的網紅食物。而來自青海的藜麥,因為其綠色有機的特質備受消費者青睞。 “我們的藜麥都是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那里海拔高,日照時間長,污染度低,除此之外,我們采用傳統人工種植,人工鋤草,不使用化肥、農藥,施用有機肥,全程遵循生態化管理模式,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眮碜郧嗪H滞辽鷳B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馮海萍介紹說。 隨著有機化肥覆蓋面的不斷增大,生態農業、生態畜牧業的全面發展,綠色的“原料資源”讓產自青海的產品無論以何種方式出現在市場上,都被蓋上了“綠色有機天然”的品牌印記。 除了藜麥,青稞也是高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展區的一大“明星產品”。 青稞,被稱為青藏高原的精氣之源,飽滿的顆粒配上有嚼勁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而現如今,青稞的吃法更加多樣,其背后的營養價值也在被逐漸開發?!扒囡畲蟮奶厣褪堑吞?、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纖維、高維生素,吃青稞食品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三高、滋養身體,也符合現在大部分人追求健康、追求養生的生活理念?!鼻嗪G嗖夭柯滢r牧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鬧日措說。通過挖掘青稞背后的營養價值,高原特色產品走出高原大地,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在終端消費市場的面前,打出了獨具特色的“青字號”品牌?!?而與此同時,青稞還是扶貧助農的“金豆子”。 “我們的青稞來自貴德縣常牧鎮,都是當地村民種植的,而且我們和當地貧困戶也有合作,從貧困戶那里收購青稞,收購的價錢要比市場上的普通收購價高0.2到0.3元?!濒[日措對記者說。在打造高品質青稞產品的同時,公司還加大了貧困地區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利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做到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把更多的收益留給當地農民。 說起此次生態博覽會,鬧日措頗有感觸:“很多來參展的人對青稞都很感興趣,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通過網絡直播、電商平臺等多種方式打造優質品牌,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青稞系列產品?!濒[日措說。
2013年以來,浙江省緊緊圍繞生態循環和綠色農業發展,以化肥減量增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有機肥推廣、沃土工程等部省項目的實施為載體,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新型肥料、商品有機肥、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等技術模式,有效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全省化肥用量實現六年連降。去年的化肥用量比上年下降5.9%,比2013年下降15.9%。 大力推廣精準施肥,以規模經營主體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免費精準測土,提供科學施肥方案、施肥技術指導, 打造“一戶一業一方”模式。建設智慧施肥系統,為規模種植主體提供精準施肥方案,提供實時在線科學施肥咨詢服務, 提高精準施肥技術到位率,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去年,全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205.4萬畝、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8%, 減少不合理施肥1.29萬噸。 積極示范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技術模式,提高有機養分替代化肥的力度。去年,全省秸稈肥料化利用量650.7萬噸,種植綠肥178萬畝,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109.5萬噸、有機無機復混肥1萬噸,有效降低了化肥的用量。 大力推廣機械深施、種肥同播、側深施肥等高效施肥農機農藝技術,逐步淘汰淺施、撒施、表施等落后施肥技術。全省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應用面積53萬畝。積極探索開展專業化統測、統配、統施服務,富陽、黃巖等地建立了“專業測土+按方生產+實名購買+財政補助+專業施肥”的綠色施肥模式,專業化施用水平有效提升。
“因為用上新技術,4畝多大棚辣椒多收2000多元。今天你一定要嘗嘗我做的‘虎皮青椒’!”8月初,麻城市宋埠鎮大路河村菜農項能茂,見到麻城市蔬菜技術推廣站站長馮義,二話不說,直往家里拉。 對大多數種植戶來說,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6月入梅以來,農業災情不斷,宋埠鎮 “三減三增”主推技術示范區的蔬菜卻長勢不錯。市蔬菜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介紹, “三減三增”主推技術示范基地,通過高品質栽培管理蔬菜,病蟲害明顯減輕?!皟H大棚辣椒一個品種,每畝平均可減工6個,增產300多斤,增收200余元。并且,上市時間提早10多天,行情好,罷園適時?!?今年,該市計劃在10萬畝蔬菜基地推廣“三減三增”主推技術,實現化肥減量10%、農藥減量10%,蔬菜平均增產3%,畝平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我們合作社也是蔬菜肥藥減量、增效技術的受益主體?!彼尾烘傱无r大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裕利樂得合不攏嘴。合作社200余畝茄子、豇豆、黃瓜、大白菜、辣椒等,在疫情汛情影響下,仍盈利70萬元,畝平增收213元。 技術人員表示,蔬菜“三減三增”健康栽培新技術,要把握“品種、有機肥、防蟲”幾個關鍵。 提早栽培、因地制宜優選適合本市氣候的良種。大棚應用防蟲網、尾菜處理、秸稈還田及循環利用等技術;底肥增施功能有機肥,結合間作、輪作消減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克服蔬菜連作障礙。借助高溫悶棚技術,采取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模式,實施大田高品質栽培。 化肥減量,根據不同蔬菜營養特性、需肥規律和不同區域肥力狀況,全面取樣測土,采用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機械化深耕模式,合理精準施用大中量元素肥料、有機無機肥料、緩施肥料,將功能性微生物和多種微量元素溶入肥水中,以滴灌方式灌水、施肥、施藥。農藥要減量控害,采用輪作、間套種,土壤深翻、曝曬和伴生等,播前曬種消毒、防凍防熱防日灼,多用防蟲網、粘蟲板、殺蟲燈,推廣生物農藥使用。
返回頂部▲